进出口增速均大幅回落,体现出口基数走高、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原因。11月出口同比(美元计价)5.4%,较10月大幅回落10.1个百分点,主因基数走高、以及前期人民币贬值导致的汇率换算损失。进口同比(美元计价)3.0%,较10月大幅回落18.4个百分点,主因大宗商品进口放缓、价格回落。11月海关口径货物贸易顺差达447.5亿美元,同比增长16.4%。以人民币计价,11月出口、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0.2%和7.8%,其中出口增速仍显著高于上半年。
高基数效应下,对各国出口增速普遍有所回落,对美出口增长仍然处于相对高位。其中对美(9.8%)、日(4.8%)、韩(-3.6%)、东盟(5.1%)出口增速的放缓主要受高基数影响,环比增速剔除季节性后仍然保持相对高位,而对欧盟出口(6.0%)增速的下滑亦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欧盟3季度经济增速下行、需求疲弱的滞后影响。此外,此前连续2个月同比高增的对中国香港出口增速放缓至2.7%,下滑幅度达到20个百分点,或一定程度上显示抢出口效应弱化,但这一现象仍需持续观察,单月波动可能较大。总体来看,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关税第二个月,对美出口增速仍处于相对高位。
进口增速的大幅回落则同时体现了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回落、增速放缓,以及贸易争端背景下大豆、进口汽车和集成电路的放缓。11月铜(-3%)、铁矿石(-8.8%)、大豆(-38%)进口数量出现同比负增,原油(15.7%)进口数量亦有所放缓;此外10月中旬以来的油价大跌在11月进口数据中开始体现,铜(-11.4%)、铁矿石(3.3%)、大豆(-35.2%)、原油(57.6)进口金额增速均不同程度下降。此外,11月进口汽车及底盘数量同比下滑17.6%,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同比仅增长1.8%,且价格亦显著下降,均构成11月进口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。
11月出口增速回落,高基数是主要原因,”抢出口“逻辑影响有限,贸易争端冲击19年出口但不必过度悲观。11月出口增速出现大幅回落,但主要原因是基数的超季节性走高,同时对美出口增速仍维持相对高位,显示并未出现“抢出口”后的增速大幅回落。在欧美经济增速走弱、外需增长有所放缓的背景下,我国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仍达到10%左右的相对较高水平,显示前期贬值对出口仍形成一定边际促进作用。我们在年度展望报告中指出,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美国对华依存度相对较高、人民币3季度贬值对出口形成一定促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,预计贸易争端对19年出口将产生冲击但不必过度悲观。维持被征税商品出口增速下滑20个百分点的基准预测不变,预计对19年我国出口增速的综合影响约1个百分点左右。此外,考虑到我国主动扩大进口战略对进口增速形成一定支撑,但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后续将持续显现,预计19年进口增速较18年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,货物贸易顺差19年可能有所收窄但幅度不大。